東漢末年,群雄割據,在這三國無雙的亂世里,因為有吳啟哲的出現,早已被攪亂了時局。
因為吳啟哲并沒有董卓的斑斑劣跡,在加上他洗腦也很成功,凡是對他有不服的,都用心里寶石洗禮了一篇,所以整個司隸雍涼之地已經被他整合成了鐵板一塊。
而且兵力規(guī)模也在不斷擴大,在不斷征兆之下,兵力已經達到了近三十萬,其中有五萬是騎兵,這自然是因為收復了馬騰韓遂這兩大涼州諸侯的緣故。
作為雍涼二州的實際領導人,吳啟哲的威名一時間可謂是傳遍了整個天下,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遠近來投的名士猛將自然是不少。
其中就有在史書上稱之為“才策謀略,世之奇士”的郭嘉郭奉孝。
郭奉孝見到吳啟哲這位未來主公自然要考校一番,但是以吳啟哲的淵博如海的知識來說,自然不可能被郭嘉考到。
一番交談之后,郭奉孝自然對吳啟哲這位主公佩服的五體投地。
要知道郭嘉可是為曹操統(tǒng)一北方可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,甚至赤壁大敗的時候,曹操都還在感嘆,說如果郭奉孝在此,必不會讓他有此大敗。
這自然是曹操為自己戰(zhàn)敗找的一個借口,如此一說,到把其他謀士貶低的一無是處,要知道在火燒連環(huán)船之前,并不是沒有謀士讓曹操提前防范的。
但是曹操不以為然,甚至說,這般時節(jié),只有西風,北風,如果孫劉聯(lián)軍放火燒船不是燒自己嘛,故而不以為然。
但是他卻忽略了,雖然當時多是西風北方,但偶有一兩天刮東南風也并不是不可能,只是一意孤行的他,又怎能聽得進旁人的意見呢。
直到落敗了,八十萬大軍付之一炬,他才搬出了郭嘉,明里雖然是感嘆郭奉孝不在,卻不無朝身邊的謀士甩鍋之嫌。
當然,即便如此,也說明了,郭嘉在曹操心中的重要地位。
甚至后世論壇上,還有很多好事者說,如果郭嘉不死,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對手就應該是郭奉孝了。
不過,這些沒發(fā)生的事情,誰也不能肯定,難道郭嘉就一定要比諸葛亮厲害?!
但毫無疑問的是,在東漢末年乃至三國鼎立這段將星云集,英才輩出的年代,郭嘉絕對是當中最頂尖的謀士。
吳啟哲能得到郭嘉來投靠,自然是由衷喜悅的,畢竟在三國亂世,沒幾個像樣的謀臣實在太說不過去了。
不過投靠吳啟哲的這位郭奉孝,可不是一位文弱書生,同樣是一位覺醒了無雙亂舞的謀臣,他的實力并不比一般的無雙猛將弱多少。
當今天下,中原之地匯聚了三大諸侯,奪取兗州的曹操,以朝廷名義占據豫州的劉備,以及徐州的陶謙。
陶謙懼怕曹操的兵勢,轉而拉攏了劉備共同對抗曹操。
而河北之地,公孫瓚已經奪取了幽州,準備逐步占據河北四州,進而爭奪天下。
至于青州則成為了北海太守孔融的地盤,只是他手下既缺精兵又缺猛將,經常都被盤踞在青州的黃巾肆虐,所以不提也罷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