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奇和郭易布置戰(zhàn)場的時候,沒干別的,就是想方設法的往戰(zhàn)場上挪移石頭。
為的就是絆住遼國騎兵的腳。
一些不方便挪移石頭的地方,或者一些不該出現(xiàn)石頭的地方,他們便在開戰(zhàn)的時候,用滾木封路。
二人對戰(zhàn)騎兵,十分有經(jīng)驗。
他們深知騎兵在陷入到了重圍以后,回仗著戰(zhàn)馬犀利,選擇突圍。
所以他們便布置了一番,提前將遼國騎兵退走的路給封死。
包圍圈越壓越小。
火炮、弩箭、箭矢,成了殺傷遼兵的主要武器。
劉奇和郭易雖然帶著兵馬沖了上去,但卻沒有冒然的選擇直接跟遼兵肉搏。
而是采取了盾兵、槍兵逼陣的方式。
刀兵跟隨在盾兵和槍兵后面,吶喊助威,順便嚇唬遼兵。
遼兵在重兵重圍下,在火炮和箭矢的攻伐下,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減少。
“我投降!”
有遼兵頂不住了這種壓迫感,選擇了投降。
有第一個,就有第二個。
很快,遼兵紛紛跪倒在地上請降。
許久以后。
只剩下了遼國大將徒魯骨和他的親兵沒有投降,依然在血戰(zhàn)。
郭易年過五旬,用的武器卻十分生猛,一柄偃月刀。
郭易眼見遼國大將徒魯骨不肯投降,提著偃月刀就殺進了戰(zhàn)場。
尋常的兵將武藝和兵甲奈何不了徒魯骨,郭易就選擇親自出陣。
看著十分厚重的偃月刀,在郭易手里,就如同小孩的玩具,十分輕巧的被舞動了起來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