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喏!”
劉奇和郭易齊齊答應(yīng)了一聲。
高處恭下達(dá)完了命令以后,折家軍校尉、王凱二人,率領(lǐng)著五千折家軍,還有晉寧軍,披甲持刃,出現(xiàn)在了黃河岸邊。
步卒代替著弓弩手和火槍兵接管了戰(zhàn)場。
弓弩手和火槍兵且戰(zhàn)且退,推到了距離黃河岸邊不遠(yuǎn)處的軍寨中。
軍寨中有數(shù)量不多的重型軍械,以及一些盾牌,能暫時的幫弓弩手和火槍兵抵御遼兵沖殺。
隨著弓弩手和火槍兵后退,河面上抵御遼兵的力量削弱了不少。
遼兵借機(jī),快速的渡河。
折家軍校尉和王凱率領(lǐng)著步卒,在遼兵沖上岸以后,沖殺了過去。
河岸邊上喊殺聲震天。
將士們雖然實力不如遼兵,但是他們敢拼命,敢用命跟遼兵搏殺。
在他們奮力的撕殺下,遼兵前軍硬生生的被擋在了河岸邊上。
遼兵前軍,并不是遼兵精銳,而是河清、金肅兩支炮灰軍,他們比折家軍弱不少,跟晉寧軍那是旗鼓相當(dāng)。
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。
晉寧軍將士們在面對實力等同的遼兵的時候,敢拼命,自然是壓著遼兵打。
遼兵精銳跟隨在河清、金肅兩支炮灰軍后面渡河,如今河清、金肅兩支炮灰軍被抵擋在了河岸邊上,他們飄蕩在河上沒辦法前進(jìn),就只能在背后干著急。
“有道是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。可這也太勇猛了吧?”
王云升跟隨著寇季、高處恭退到了戰(zhàn)場后,見到了晉寧軍和折家軍將士硬生生的將遼兵擋在了河岸邊上,不得存進(jìn),張了張嘴,略微有些驚愕的說。
折家軍將士能夠擋得住遼兵,那實屬正常。
他們抵御西夏人和遼人多年,早就習(xí)慣了跟遼國和西夏的精銳作戰(zhàn)。
只要沒有折繼宣那種愣頭青率領(lǐng)著他們瞎沖,他們對上了遼國和西夏的精銳,也能正面酣戰(zhàn)一場。
如今對上了河清、金肅兩支炮灰軍,自然壓著打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(jìn)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